首页 > 网络

骚扰电话为何“治而不止”?工信部:将继续完善法规制度

  8月28日消息 针对目前国内骚扰电话屡禁不止的情况,新华社前些天发表了一篇题为《谁在打、怎么打、打给谁——骚扰电话生产链条调查》的文章。让人诧异的是,骚扰电话在国家要求用户实名制的举措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骚扰电话为何“治而不止”?工信部:将继续完善法规制度

  对此,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时进行了回应。关于骚扰电话为何“治而不止”的问题,工信部表示,仍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短信和语音通话服务的方便快捷,向用户传播商业性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给电信用户带来极大困扰。

  工信部还表示,前期,基础电信企业对短信端口治理普遍采取“先关停再复核再开放”的措施,对疑似垃圾信息的点对点短信大力进行拦截,在迅速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形式随之呈现从短信向语音转移的趋势,骚扰电话问题开始抬头,“按下葫芦浮起瓢”。

  关于电话销售公司靠什么打个不停的问题。工信部表示,垃圾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有比较复杂的社会成因,主要涉及“商业需求旺盛、精准信息获取、主动营销扰民、线下交易达成”等四个关键环节,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闭环。同时,由于对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发起的源头端和主要受益方即广告主的监管长期缺失,导致垃圾信息问题难以根治。

  当然,商业广告类骚扰电话源头治理缺失是一方面,但为了能够有效治理也采取了措施。工信部也表示,近年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在制定修订时已将商业广告短信发送规范等内容纳入其中,但还未明确各部门对源头广告主的监管责任,还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那么,骚扰电话能否依法得到治理和惩处?工信部表示,还将继续完善法规制度,包括加强管控问责,强化部门联动。不仅要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促进相关立法的出台,使骚扰信息治理工作尽快走上全面法制化的道路,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突出源头治理,创新治理模式,探索“疏堵结合”。

  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该中心已收到的举报涉嫌骚扰电话月均量约1.6万件次!其中作为各大企业惯用营销手段的电话销售,更是骚扰电话的主要来源。那么小伙伴们又如何看待此事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wangluo/2021-03-09/300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潘少俊衡

| 桂ICP备2023010378号-4

Powered By EmpireCMS

爱享小站

中德益农

谷姐神农

环亚肥料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潘少俊衡友情技术支持